崛起的石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小说书包sbxs.cc),接着再看更方便。
顺他们的意杀了此人,按着现在的规矩,这言官必会以刚直不阿的名声青史留名,那岂不是太便宜他了。
就暂且充军戍边,让锦衣卫查查他的老底,随便什么毛病都行,等揭露出来臭了他的名声,再行杀之。
到了那时,此人不仅身家性命保不住,就连毕生追求的清流名节都要化为乌有,在历史上留下骂名,看谁还敢想都不想的蹦出来找死
崇祯皇帝对下面群臣的反应很满意,心道以后处置官员之前就该搞这么一手,先把这些东林党的名声搞臭,随便怎么揉捏还不是自己说了算。
魏藻德看崇祯皇帝又一次力排众议保住自己,擦了擦额头的冷汗,不管其余人的看法,只是出列继续说道:
“以京城为例,厂卫监察虽至强,但有官员贪腐成性、至今仍逍遥法外,外地距京路远,情形便可想而知。”
“陛下若请出太祖大诰,咸天下庶民闻之,使令人手一份。便是贪蔽之臣可收买一人、一户,其余众人、众户又全能被其收买”
“百姓的嘴堵不住,天下人皆知陛下乃千古明军,必然争先恐后前往揭发检举,厂卫工也能容易得多,朝堂贪腐便可止矣”
第一百零七章:白话圣旨
大诰是个好东西,不论对百姓还是对现在的崇祯皇帝来说,都是个用处多多的好东西,明太祖朱元璋曾特意下旨规定:
“大诰刊行之后需得每户一本,家传人诵。家有大诰者,犯笞、杖、徒、流之罪减一等,无大诰者则罪加一等,拒不接收者,迁居化外,永不令归。”
换句话说,这玩意儿简直就是老百姓的护身符,比什么破庙求来的东西都好使
为了扩大四编大诰的影响,朱元璋甚至将把这东西列为全国各级学子的必修课程,科举考试也开始逐年从中出题,换句话说,那就是将大诰纳入高考的升学范围之内。
不管你想不想背,想当官那就给朕老老实实的背,背得滚瓜烂熟最好
众所周知,朱重八是个泥腿子出身的铁腕皇帝,真论起出身低下,怕是大汉的太祖高皇帝刘邦都追之不及。
说起惩治起贪官来,朱元璋那更是查到多少杀多少,一点不含糊。
没法子,人家是开国皇帝,手握全国军政大权,真正是看谁不顺眼谁就要死,怎么搞都没有任何宵小之辈敢顶撞,更别提搞什么落水投毒了,那更是丁点念头都没有。
洪武年间可没有什么东林党,官员每日琢磨的,无非就是变着法想继续贪污罢了。
朱元璋对黎民也是有求必应,经常有农民头上顶着大诰来京城告官,这些被告的无论职位大小,只要查明实情,最后几乎都是难逃法网,按律严惩。
慑于朱元璋的威严,在洪武年间,吏治之清明也是达到了历朝历代的顶峰,国子监严督诸生熟读讲解大诰,更达到了以背诵的熟练程度来以资录用的地步。
若有不遵不背大诰者,则以违制论处,据说其时各地讲读大诰的师生来京朝见者达十九万余人,这东西简直就是官方规定必出的高考题库啊
不过就算是再好的东西,挡住了官老爷们的财路那也是难以久存。
朱元璋为了将大诰颁行天下可谓是煞费苦心,没有一个人敢与其对,但他绝对没想到,自己驾崩了没几年,大明的官员就把这东西忘得干干净净,从上到下是什么人都不会再提。
成化年间的兵部职方郎中陆容就因为民请愿,忤逆了权贵而被罢归回乡,回去之后,更是整日无奈地待在家发牢骚。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