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书包

第9章 症状的慢动作

由此可见,之所以出现上例中男子通过分析克服强迫,试图接纳父性后,却又染上抑郁;原因是他走了另一个极端——完全抛弃母性,而接受父性。

也就是说,他在潜意识中从过分依赖母亲,到完全抛弃这种依赖,偏向父性。

弗洛伊德说过:人类的焦虑和抑郁,原形来自于母体与婴儿分离的那一刻。

这就说明了,事实和他的理论是相互印证的。

那么又有一个疑问:既然前面有个例子中的男子,本来很爱一个女孩,后来因为追求失败,反而变得把自己想像得很暴戾,以伤害女孩来获得他人关注、自省,迂回满足自己爱的需求。

这难道不就是一种从母性走向父性的一个极端吗?

这个例子可以用“退行满足”来解释。

可是后面分析那么多有必要吗?不还是回到“退行满足”上来了吗?

如果有这种质疑,也是合理的。

但是有一定可以肯定,男子转向暴戾是无意识的,被动的。

后面那个例子是主动的。

这有何区别呢?

如果不仔细分辨,实在难以看出区别。甚至会引起混乱。

但是同,只需要稍微仔细一些,也不难发现,后例中的男子经过心理分析后,主动说服自己接受男性的刚烈。比前前例更加清晰。

因为前例由善良转向暴戾,是被动的无意识的;经过分析还原为主动的,有意识的。

就像是把一个极快不易捕捉的瞬间还原来慢状态、慢动作,以至更清晰地还原病症的形成过程,并及时阻止病症的继续发展。

可以说,心理分析已经把所有问题分析清楚,使得他再无任何理由不恢复男性的阳刚。

但是,问题的复杂性却大大出乎常人和心理医生的意料。

明显是人格从过度依赖母亲,恢复到父性人格,使人格趁之平衡。

可是,实际经历起来,患者却总是极容易走另一个极端,从过度依赖、维护母亲的地位,到过度偏向父亲的刚烈。使得他对母亲的依赖崩溃,连证明和维护的方式都失去了。从而造成抑郁。

可以说,经过深层心理分析后,和心理分析前,竟无本质区别;唯一的价值在于把生病前的病理过程还原为慢动作,以便有效干预。

通俗点说:生病前,他对母亲的依赖已经无法充分相信,只能不断维护和证明母亲的地位,与危胁母亲地位的父性作激烈抗争,形成——强迫性人格。

后来,他把母亲的感情转移到别的女孩身上后,又屡次遭受失恋打击,连与父性抗争的条件都没有了,因为女孩都不爱他,不需要他来为之维护。

所以他无可遏制地把人格完全转向父性的暴戾,以此求得女孩的自责和自省。迂回满足他爱的渴求。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书包【sbxs.cc】第一时间更新《深层心理学》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新书推荐

死亡游乐场异能古董商我才不萌双马尾反叛之堕天使折翼熊猴子的作死日常胡俊的世界韩娱之透视未来银色终焉回档一生五年修道三年穿越口袋萝莉重生赛罗奥特曼宦海沉浮超级附身文娱高手西游往生录枫山五剑仙恋爱吧死妹控真综漫无双学园都市的御坂姐姐网游之少林德鲁伊东方盈月歌魔法老师同人之不存在的人道士之娱乐南韩血腥科技有限公司赤与蓝的初始大炼师大唐逐鹿风云远坂家的叛逆妾宠邪恶使徒幕末生活笔记韩娱之国民导演魔法大陆创世记加强版火影无限之万界公敌乐在首尔笑傲江湖之大漠狂刀兵王鸿飞三界魂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