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小说书包】地址:sbxs.cc
第一百五十二章
白莲教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有趣的秘密教派,亦正亦邪,这个组织脱胎于佛教,教义也多与佛教一个小流派净土宗类似。白莲教大概自唐宋之际便已经产生,到了民国的时候还在积极活动。白莲教的教义比较容易获得底层人民的拥护,所以历来有野心家利用白莲教造反起义,从唐宋以降,白莲教坚持起义一千多年,但没有一次成功夺取政权的。这个活生生的例子告诉我们,在中国搞政教合一是行不通的。
大明天启二年的时候,在山东地界上,有个名唤徐鸿儒的白莲教首领,他召集信众,并联合当地受苦受难的老百姓揭竿而起,接连攻占了几十个村镇和三四座县城。原本大明朝地域辽阔,不过是丢失了几个城池罢了,现在朝廷正对辽东的事情焦头烂额,那里顾得上这点儿鸡毛蒜皮的小事。
但好死不死,这个徐鸿儒起义的地方靠近曲阜城,这个城市在封建时代的地位类似于耶路撒冷或者麦加之类的宗教圣城,因为在这座城市里诞生过圣人孔子,儒家文脉的缔造者。假如大明王朝不能保护住诞生过孔圣人的曲阜城,那么世人就会质疑明王朝的合法性!
另外,徐鸿儒起义的邹县、藤县等地还是京杭大运河的末端,在明代江南的粮食布匹银两等赋税可都是依靠内河航运来输送到京师的。若是徐鸿儒占据了邹县、藤县等地那岂不是令京师跟江南的联系拦腰斩断了不成?
那还如何得了?
所以当徐鸿儒仅仅攻陷了几十个村子跟两三座毫不起眼的县城以后,朝野上下便有人惊呼“此地一坏,国家进退之路已穷”。
当然朝廷就是人间最大的是非地,这个声音刚刚响起,便被铺天盖地的反对声浪淹没了。
“妖言惑众!”
“古人云: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只怕公存的也是这个心思。”
认为徐鸿儒起义不过尔尔的声音最终占据上风,内阁转呈了兵部拟定的方案,认为这种小事,完全可以责令山东巡抚赵颜限期平定。皇帝没有更多主意,事实上五月的时候,皇帝的心思还在王化贞出使塞外以及熊文灿建立市舶司的事情上。
山东巡抚赵颜得到内阁命令之后,便带领官兵攻打邹县,打了好几天,不见有起色。然后孟子六十六代孙孟承光也带领乡勇协助官军攻城,被义军打退。义军怨恨孟承光,就分兵攻占了孟府,孟承光及其长子孟宏略遇难。这件事传到京城,顿时引起惊涛骇浪。
在历朝历代,孔子的子孙、孟子的子孙都是有爵位的,统治者通过笼络这些人,来换取读书人的忠诚。现在孟子的后人被反贼杀害,大明王朝的脸都要给丢尽了。
皇帝震怒,“堂堂官兵,竟然奈何不了几股流寇?朕还养着这帮饭桶做什么?”皇帝一口气罢免了二十名兵部的官,并且下旨申饬赵颜,令其戴罪立功。
同时皇帝也下诏命令受封济南府的鲁王朱自镛代替皇帝本人抚恤孟承光的家人。这也算是死后哀荣吧,能够最大限度的弥补朝廷因之折损的颜面。
因为孟承光的死,令皇帝不得不着手料理山东的烂事,他将眼光放得长远,觉得徐鸿儒作乱也许世间塞翁失马一样的事情,是个风险但更多的却是机遇。
紧接着皇帝就下达了一道令朝野上下都颇为吃惊的命令——着令信王率领关宁军入关平叛。
内阁群臣面面相觑,不明所以。
叶向高站出来说道:“皇上,建奴炽焰嚣张,关宁锦前线本就吃紧,现如今又抽调其中精锐,若是建奴趁虚而入,岂非大事不妙?”
皇帝大手一挥,断言道:“万历四十八年、泰昌元年、天启元年、天启二年,接连四年大战,建州叛军虽然攻城略地,表面上风光无限,但我大明王师也不是毫无作为,四年来也斩首三万余级。建州人丁稀少,三万人足够他们元气大伤了。更何况辽东镇民心在我,他们现在是后院起火自顾不暇,那里还有余力再犯我疆土?”
叶向高叹了口气,坐回原位。他本就不精通军事,自打皇帝又在整顿三边的事情上摆了他一道之后,叶向高就更不愿意在军国大政上轻易置喙了。若非是担着一个首辅的名分,恐怕就连刚刚那句话他也不会说。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锦宫春暖》《谁教你这么御兽的》《从流浪地球开始的位面战争》《欢迎来到我的地狱》《制霸超级碗》《岁岁平安》《重生成阴鸷太子的心尖宠》《逢君》《重生西班牙》《不正常型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