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两人早就做好了战争的准备,可却怎么也没有想到居然这么快。
距离仙师大比结束仅仅五日的时间,洛水国便朝着其余六国下了洛水天子密令,此令一出,诸侯来效,莫敢不从。
距离刺客之举只短短七日时间,洛风便趁机拿出了早就伪造好的证据,不出意料的,一切的证据都指向了大雍王。
各诸侯国离开洛水国各自归国之前,洛风便密诏过除大雍王之外的其余六人,当日便拿出了一些蛛丝马迹,据说当日洛风一脸惋惜和悲痛,极言只是巧合而已,证据还不充分。
再之后,即便是铁证如山,洛风还是愿意为大雍王说情。征讨大雍,最终还是魏歌国国君一捶定音。
戏做到这个份上却还是没有惹人怀疑,这洛风的城府和心机,真让人不寒而栗。
而与此同时,身为当事人的大雍国则是一点消息都没有收到,靠着大雍王十几年来安插在各国的探子才探知这些事情。
便急召箫慕两人,四人相视皆是苦笑,这场战争,看来,是怎么也躲不掉的了。
等到洛水国的诏令真正下来,少则半月,多则月余,这段时间足够大雍国做些简单的部署了,既然不甘任人鱼肉,那便只能先声夺人了。
虽然不知道其余七国在这几十年来的具体情况如何,但大致的情况心里总是有个数的。要是真打起来,大雍国自然会打得很吃力,但也不至于吃太大的亏。毕竟七国也不是傻子,自然不会傻到倾全国之力来攻打大雍。
因此大雍国所需要面对的敌人,只是二分之一,最多三分之二的七国而已。这样大雍国的压力变小了不少,胜算也变大了几分,只是,即便是这样,毕竟以一敌七,面前的这场,必定是苦战无疑。
日子便在这么紧锣密鼓的部署之中飞速而逝。
不觉便已是十五天过去了,而正好是十五天的清晨,洛水国的天子诏书便抵达了大雍国。
一字一句都是痛心疾首的惋惜和责备,明里安抚伤心,字里行间却是狠狠的将大雍王至于不仁不义之境,丝毫不留情面。
几乎是与这封诏书同步的,洛风派人在各国的大街小巷都张贴满了这张诏书的复制版。
一时间,这件事情便尽人皆知了,大街小巷上闹的沸沸扬扬的,大多是在骂大雍王人面兽心,衣冠禽兽,偶尔一两个为大雍王不平的声音很快便被彻底埋在了人群里……
所幸,大雍王平日深得民心,因此大雍国的百姓丝毫不相信这份诏书,他们只相信自己的王。
在大雍王执政期间,没出过一桩冤案,没杀错过一个人,没传过什么什么绯闻,官员不压榨百姓,贵族不仗势欺人,自己的王更是勤勤恳恳爱民如子,没有扩建过宫殿,没有大兴土木征发徭役,数十年如一日。民风淳朴,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囹圄常空,家家安居乐业。
就算退一万步讲,这件事真是自己的王做的又如何,大雍王比之洛风不知好了多少倍了!取而代之也并没有什么不妥当的。
因此,当大雍王傲然挺立着,面对天子诏书并不下跪甚至在传诏者宣读完诏书之际便接过诏书,面色平静的缓缓撕碎了诏书时,殿上百官皆是高呼万岁。
气的脸色发青的传诏官立马翻脸,指着大雍王的鼻子大骂,不出意外的,也是血溅当场。
最后做了一番动员之后,大雍国便首先宣布行刺之事是洛风自导自演,却要嫁祸于他,洛风不仁不义、小人行径,着实令人寒心,大雍国自今日起便脱离洛水国,从此相别阳关,再无瓜葛。
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仅仅是三个时辰之后,洛风便下诏七国,直言大雍王行刺天子,妄图谋逆,狼子野心,死不悔改,其罪当诛,下诏便让七国集结兵力,征而讨之。
仅仅十日,七国军队便在洛水国朝向大雍国方向的边城集结完毕。
除了洛水国和大雍国两国之外,其余六国则各是忧喜参半,有三个或是之前便与大雍交好的或是看穿了洛风的算计的国家都是郁郁不愿出兵,但碍于洛风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性子,他们只能象征性的出兵了,数量庞大,但战斗力却很弱,完全就是走个过场一般,这群人一旦上了战场,完全就是去送死,顺便消耗七国联军的粮草。
而之前便与大雍有过节的,或是被洛风蒙骗愚弄了其余三国则是真算是下了血本了,人数庞大不说,还甚至釜底抽薪一般的从自己国家的精锐之中抽调了二分之一的兵力。
而作为当事方的洛水国更是派出了二十万大军,由洛水国赫赫有名的战神亲自领兵。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书包【sbxs.cc】第一时间更新《蜀山剑玄录之剑诀》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