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小说书包】地址:sbxs.cc
表达方式不一样,但核心意思和内在精神,却惊人地契合了老人家的讲话要点。
自此,人们对于张文燕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似乎见到了一个政治新星正在崛起。
赈灾义演的成功,如果说表现了张文燕的干才,那么,那篇理论水平很高的文章,则体现出了张文燕很高的政治修养。二者兼备的人,本来就是官场上的翘楚,再加上她身为女性,使人不得不相信,她在仕途上一定会走得更远。
当然,这些光环加于张文燕身上,全是王永梁的功劳,不过是别人不知情罢了。
在这场思想大动荡中,得益的还有林光远和杨剑。他们同样都遭遇了严冬,也同样迎来了春天。
林光远现在是昌市市长,杨剑是水北市局局长,杨剑还好一点,专业性强,不需要时时刻刻亮明自己的政治观点,而林光远为市长,经常参加各种会议,发表各种讲话,必须旗帜鲜明地亮明自己的政治观点。
他跟永梁对中国的现状进行过深入地探讨,对其敏锐的政治嗅觉他是信服的。
和张文燕不同,他经历过文革,经历过苦难,经历过党内大大小小的斗争,是从大队书记一步步干上来的,对中国的问题,他有自己深刻的认识,知道只有改革开放,老百姓才能过好日子。和永梁的探讨,只是更加坚定了他的政治理念而已。
所以,在这场政治风波中,尽管受到的批评和质疑比张文燕大的多,他依然坚守自己的信念,没有一丝一毫的动摇。
从这一点上来说,张文燕比之林光远差得太多。好在她最后还是选择了相信永梁,没有动摇,这在政治上是会加分的。如果她动摇了,到最后即使证明她是正确的,也会因为曾经的动摇,在政治上减分。
十月份将召开十四大,按鲁省的习惯,在党的最高会议召开之前,市县会集中换届,不知道张文燕能否在这次换届中得到提拔。
王永梁为张文燕的秘书,也是她第一谋主,不得不考虑这些事情。
现在张文燕对永梁已经完全信服,一些机密操也不会瞒着他。
这不,她接到老父亲的电话,带着永梁往父母家里赶去。
第二十章与老书记一席谈
张文燕的父亲叫张向水,今年六十五岁,母亲叫刘平,今年六十岁,退休前是省妇联副主席。
张向水和刘平共生了四个孩子,在战争年代,颠沛流离,居无定所,有一个孩子流落到民间,至今也没找到。其他三个孩子是两男一女,大儿子做学问,在京大当教授,二儿子是军工干部,从事科研工,因为有保密条例,具体做什么,一家人都不知道,张文燕最小,也是唯一留在身边的孩子。
老两口对两个儿子非常严厉,对这个小女儿,却是宠爱有加。
张文燕带王永梁进了省委的家属院,父亲为老书记,这里有他一套独院。
张向水正在院子里用喷壶浇花,嘴里还哼唱着京剧空城计里诸葛亮的唱段:“我正在城楼观山哪景,耳听得城外乱哪纷纷”
正宗的杨派唱腔,韵味十足。
“爸,心情不错啊还唱上京剧了”张文燕留着齐耳短发,浅蓝色西服,穿着高跟鞋,走在红砖铺的路上,咔咔咔,透出一股干练和心情的愉悦。
“燕啊,回来了永梁也来了快进屋坐。”
张向水一见两人进了院子,高兴地招呼两人进屋。
永梁为张文燕的秘书,自然少不了跟张文燕的亲人打交道,所以张向水对他也是十分熟悉。
张向水在战争年代,腰部受过伤,走路需要用拐杖,张文燕过去扶着老父亲走进屋子。
刘平正在厨房跟阿姨一块择菜,见张文燕和永梁进来,放下手里的菜,迎了出来。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