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民间志》转载请注明来源:小说书包sbxs.cc
咸丰七年冬,紫禁城的琉璃瓦上覆着薄雪。年仅八岁的李进喜蜷缩在长春宫后巷的阴影里,看着太监们抬着鎏金澡盆进进出出。他的右手还攥着半块冷硬的窝头,这是三天前母亲塞给他的最后干粮。
"小崽子躲这儿干什么?"忽然有人踢了他的破棉袄。李进喜抬头,见是内务府的刘管带,忙不迭磕头:"求刘爷恩典,小人想进宫当差。"
刘管带上下打量他:"你爹不是河间府有名的皮匠吗?"少年浑身发抖:"去年黄河决口,全家都......"话音未落,眼泪已砸在青砖上。
三天后,净事房的刀光闪过。李进喜咬碎了嘴里的红枣,听见掌事太监说:"从今儿起你叫李莲英,去长春宫当洒扫小太监。"
同治元年,慈禧太后搬进储秀宫。十七岁的李莲英正在御花园修剪绿梅,忽听小太监说西太后要挑梳头太监。他攥紧剪刀的手沁出汗来——这是他进宫十年来头一回离权力中心这么近。
储秀宫的铜香炉飘着沉水香。慈禧半倚在黄花梨贵妃榻上,正让大太监安德海给她梳旗头。李莲英垂着眼帘跪在红地毯上,听见慈禧懒懒开口:"小李子,听说你会编江南时兴的样式?"
他磕头时额头几乎要贴到地:"回主子的话,奴才在苏州巷口见过绣娘梳头,偷偷学了些花样。"安德海在旁冷笑:"苏州绣娘梳头,难不成还能比咱们宫里的规矩讲究?"
慈禧却来了兴致:"让他试试。"李莲英起身时,注意到太后鬓角有根白发。他屏气凝神,指尖像抚弄琴弦般轻轻分开乌发,用温水浸湿的黄杨木梳缓缓梳理。当他将牡丹样式的盘发固定好时,慈禧对着西洋镜笑了:"这朵牡丹倒是比御花园的真花还精神。"
此后三个月,李莲英每日卯时三刻准时出现在储秀宫。他不仅琢磨出"流云髻双飞燕"等十几种发型,还学会用蛋清混合蜂蜜给慈禧护发。安德海的银盆渐渐被冷落,直到有天他冲进储秀宫,指着李莲英大骂:"你个阉人也敢攀龙附凤!"
慈禧正在试穿新制的绛红妆花缎旗袍,头也不抬道:"小李子,把安总管送到慎刑司去。"李莲英浑身一颤,却听见安德海凄厉的惨叫:"老佛爷!老佛爷饶命啊!"
当天夜里,李莲英跪在养心殿外的雪地里,看着慎刑司的灯笼在寒风中摇晃。他摸了摸腰间的翡翠烟嘴,这是慈禧赏给他的。冰凉的玉石贴着皮肤,他突然想起安德海常说的那句话:"在这宫里,要么吃人,要么被吃。"
光绪五年春,东陵发生怪事。守陵人说慈禧生母的陵墓每到月圆之夜就传来哭声,三阿哥载澄更是疯言疯语:"看见老佛爷穿着孝服在陵区游荡。"
慈禧深夜召见李莲英。他进去时,太后正对着《圣祖实录》垂泪。"小李子,你说这世上真有冤魂索命吗?"李莲英跪在冰凉的金砖上:"奴才愚昧,但奴才知道,老佛爷为大清操心生了白发,连老天爷都该感动。"
慈禧沉默片刻,忽然抓住他的手:"哀家要你亲自去东陵查探。"李莲英的指尖触到太后掌心的薄茧,这是批阅奏章磨出来的。他重重磕头:"奴才定当肝脑涂地。"
东陵之行险象环生。李莲英带着二十名御前侍卫在陵区巡查,第三夜突然遭遇暴雨。闪电劈开云层时,他看见墓碑后有个白色影子闪过。侍卫们举着火把冲过去,却发现是个疯癫的老妇人。
"她是同治年间被遣散的宫女。"随行的内务府官员禀报,"因私藏主子赏赐的玉佩被杖责,后来就疯了。"李莲英看着老妇人脖子上的勒痕,忽然想起自己进宫那年,母亲也是这般模样被赶出宫门。
回京后,他向慈禧密报:"奴才查清楚了,哭声是守陵人私通宫外戏子,在陵区唱《四郎探母》。至于三阿哥的疯话......"他顿了顿,"是醇亲王福晋送的西洋钟表闹的。"慈禧冷笑:"好个醇亲王府,连哀家的侄子都敢算计。"
当晚,李莲英跪在储秀宫廊下,看着太监们抬走三阿哥的尸体。他腰间的翡翠烟嘴已经换成了白玉质地,这是慈禧新赏的。夜风掠过他的脸,带着玉兰花的香气,他忽然想起东陵那个疯女人,还有母亲临终前攥着他的手说:"喜儿,要活着。"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一分零二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小说书包sbxs.cc),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