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是哪根筋搭错了,随口喊了那么一句,最后逼是装出去了,但怎么都没想到对方会是东厂的人,言语间立刻恭敬了许多。
“在下周经武,不才任孝陵卫指挥使,奉旨来京勤王,这是怎么回事”
刘档头听见居然是孝陵卫的兵到了,感受到对方话中刻意的和气之意,当下也是松口气,挥手示意番子们放下双刀,抱拳笑道:
“都是自家人,何分彼此。我等是东厂差役,此行乃是奉命行事,缉拿反贼骆养性同党,还望阁下交还。”
原来这马奎慌不择路之下想要从孝陵卫行军队列中硬闯过去,兵士们觉得事有蹊跷便顺手将他擒住,也是有够悲催。
周经武略一沉吟,说道:
“既然一切都是误会,放人。”
看着孝陵卫的兵士将马奎交接到东厂番役手里,刘档头暗自擦擦冷汗,大笑几声,侧身做了个请的姿势,说道:
“如此甚好,弟兄们,给孝陵卫让路”
第四十六章:复设三团营
呼风唤雨的厂卫居然当街吃瘪了,这属实出乎街市上吃瓜群众们的意料之外,马奎本是大喜过望,以为厂卫和孝陵卫一言不合会大打出手,准备届时再找机会溜走。
谁成想周经武和刘姓档头三言两句之间就是各退一步,解决了所有问题。
孝陵卫把马奎交给厂卫,厂卫顺利完成督主交代的任务也不想惹是生非,侧身让路,双方充满火药味的初次相遇居然就这么糊弄过去了,而且明面上看还是各自留有余地。
现如今京城严打从犯的风声已经过去,马奎被当成首犯带走,剩下那几个锦衣卫死罪可免,活罪难逃。
崇祯皇帝当时在商议其它事,随口吩咐从轻处罚,最后这几个锦衣卫被剥夺镇抚司世袭官身,充入甲子营苦练。
事后崇祯皇帝感叹不已,觉得自己实在是心太软,真是正儿八经的仁君,你们说说,天底下还有和朕一样心软的任君吗
这些锦衣卫多是世袭过来的,穿的亮堂威武,但压根没见识过这种场面,在东厂番役们的双刀面前差点吓得失了智,对于最后的结果哪还敢有半分怨言,都是山呼皇帝万岁,这也在情理之中。
因为东厂大牢那可是个有进无出的地方,反正不用进去就是好事儿。
这种惩处也是在用人之际才会发生的结果,对于这些锦衣卫来说,甲子营也并非不是好去处,起码还有饷银可以拿,养家糊口反正是够用了,算是因祸得福。
处理骆养性、龚鼎孳的党羽还有门生故旧之事看起来告一段落,最近被送进东厂那些基本都是骆氏的铁杆党羽,其余的要么是安安稳稳在南镇抚司继续办事,要么就是进入甲子营准备当炮灰。
看起来像是皇帝大发慈悲,实际上崇祯自己心里清楚,现在是没时间一查到底,不然就咱这小暴脾气,不把所有想刺杀自己的人全撸出来怎么能甘心,谁也不愿意睡觉的时候还抱着把剑。
实际上为了激励原南镇抚司的锦衣卫们尽心竭力的为自己办事,崇祯皇帝是煞费苦心,最后想出了个无奈的法子,可以缓解燃眉之急,但却不能长久续用。
这方法还是老朱家先帝们用剩下的,崇祯皇帝赏给不少近期办事得力的锦衣卫百户和总旗世袭官身,并且略微提高了锦衣卫的薪俸,让这些出身低下的锦衣卫面子上好过一些。
谁都知道,世袭这东西只能是一代不如一代,想要出一个有才能又忠于皇室的人难度根本不次于买彩票,但崇祯皇帝眼下根本顾不得这么多,为了收拾人心为自己所用,这是最有效的办法。
这天夜里,崇祯皇帝召集心腹在暖阁议事,粗粗看上去,不过周围的人数多了几倍,大都是生面孔。
这其中勋贵后裔居多,有些是崇祯皇帝自己苦思冥想记起来的,有些则是听从英国公张世泽建议传召过来的。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